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
2022年4月,美国马里兰大学科研团队发表成果:NAD+前体可修复糖尿病线粒体功能,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DPN)。并且这项研究还发现:连续使用NMN2个月,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和小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游戏脂肪酸的增加。
一.中国成年人超四成血脂异常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,许多中国人的血脂水平都在上升,进而发展为高脂血症。(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脂)
根据《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修订版)》,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: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已达40.40%,相较2002年的18.6%,呈现超大幅度上涨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指数上涨,并且会表现出性别差异。
男性45~60岁达到最高、60岁后略有下降。而女性则是50岁后血脂异常患病率增长迅速、60岁以后超过男性、70岁后略有下降。
简而言之,仅以现有的数据来看,女性应该更加注意的自己的血脂问题。
从目前的研究来看,中国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饮食问题,大量脂肪类食物(尤其是动物脂肪),会让血脂水平明显升高。
而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,尤其是大量的经过精细加工的粮食,不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,还会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,带动血脂一起升高。此外,经常吸烟、酗酒以及精神紧张、焦虑,也容易导致血脂的异常。
二.“血脂异常”意味着什么?
“血脂异常”主要指血脂检测高于合适水平或异常地低于正常水平。
在我国,为“血脂异常”困扰的人大多数是困扰血脂过高。其表现为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,且不少人也两者兼有之。
正常水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,是人体维持正常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。但是主要问题就在于,这些成分一旦过高,对于人体健康就有很大的威胁。
比如人们常说的心血管疾病问题,就往往是因为这两个成分在体内含量过高。具体病症为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卒中、胰腺炎等。
此外高血脂和“三高”中的另外两个——高血压和高血糖也关系密切,往往这三者会同时出现。
中国非传染病检测(CNDS)项目2010年在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162个中心≥18岁人群中的抽样调查显示:过往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,血脂异常率高达70%。
马里兰这项大学的研究,正是在对糖尿病相关的研究过程中,发现了NMN对血脂异常的益处。
三.NMN降脂作用明显
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用链霉素(STZ)或高脂饮食(HFD)诱导实验大鼠或小鼠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,并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的提高。
随后,他们就使用了NAD+前体(NMN或NR),来研究NAD+ 水平提升后带来的改善。
1、NMN显著降低了由链霉素诱导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增加
研究者们对链霉素(STZ)诱导的大鼠,连续进行了2个月腹腔注射NMN 50mg/kg或100mg/kg。
然后从数据可以判断出,NMN显著地降低了由STZ诱导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增加。
*游离脂肪酸(NEFA):是由油酸、软脂酸、亚油酸等组成,大部分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,存在于血液中。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与脂类代谢、糖代谢、内分泌功能有关。过高的游离脂肪酸导致的高游离脂肪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急性冠脉综合征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。
2、NMN前体NR显著降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增加
研究者们还用高脂饮食(HFD)下小鼠血脂水平大幅度增加下的使用场景。并使用NMN的前体NR,以150mg/kg或300mg/kg(模拟人类每天服用1000~2000mg的NR的场景)喂养小鼠两个月。
此时通过对比数据发现,膳食补充中增加的NAD+同样抑制了高脂饮食(HFD)诱导的小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(NEFA)水平的增加。
在NAD+的合成路径中,NR需要先转化为NMN,然后才是分解递进地提升NAD+水平。同时,许多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口服NMN的确是可以有效提升NAD+水平。
这意味着,通过膳食补充NMN,对改善血脂有很大的潜力。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,请添加时光研究所微信详询
欢迎您前来咨询~
(长按扫码添加)